因為平常就很喜歡去日本玩,所以對於殘留在台北的日式建築都會有所憧憬。
今天要介紹的便是隱藏於巷弄中的一間日本家屋,除了有花草樹木圍繞的可愛庭園外,日式木造建築亦被漆上了青綠色。
在濃密的樹蔭綠意之下,彷彿和背景融為一體,白色窗簾與格子木窗使得這間老房子更透露著鄉村風氣息,
搭配雅致的花園,像是童話故事裡會出現的小屋一般,相當可愛
殷海光故居
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寧靜的角落,周圍環境聚集著台大教師宿舍,因此這一帶有著「大學宅地」之稱。
其中,殷海光故居也被定為台北市的市定古蹟。由於隱藏於巷弄底部,低調樸素,因此造訪留意的人並不多。
故居的牆壁樹藤攀爬,圍繞於門邊,搭配漆成藍綠色的木門,色調互相融合,溫柔和諧。
進門後除了綠意充滿整個空間外,一整排的白鶴芋純潔優雅,清新秀麗。個人覺得她淡雅脫俗的風貌比海芋還更讓我喜愛。
除了白鶴芋的點綴,屋前有一張長凳,樹幹挺立的楓香撐起一片片綠葉,遮起了半邊天。
長凳旁則種植了一株羅漢松。
除此之外,射干、麵包樹、紫背錦竹芋等花花草草更是遍布於花園之內,更能感受到殷海光先生喜歡拈花惹草的綠生活。
據說花園內的一磚一瓦都是由殷海光先生親手打造設計。
沿牆挖造了30公尺的愚公河、土方堆積而成的孤鳳山。
孤鳳山腳下-庭園中央的游水池﹐,是殷海光先生自己挖掘出來提供女兒戲水之用。
孤鳳山頂上的水泥桌椅-殷夫子讀書臺
據說殷海光先生特別喜歡倚窗沉思,所以還在白色格子窗旁加上可以倚靠的窗架。
殷海光故居是日式木造建築,雖已漆為台灣風格的藍綠色,但仍可清楚看見橫條狀的雨淋板與屋上的斜頂黑瓦
屋舍的拉門也維持原狀,傳統的木門伴隨著喀拉聲響,懷舊氣氛隨之飄散而出。
在庭園深處,還可見到這個季節生長的睡蓮
睡蓮優雅高貴的姿態
接著我們進入屋內,裡面擺設的是殷海光教授的文物資料展。
客廳/餐廳
一張殷海光先生的沉思照片,彷彿將人拉近了思想家的世界。
牆上除了貼了許多他的事蹟以外,還有殷海光的妻子-殷夏君璐女士上報紙的剪輯。
報導描述殷夏君璐女士以可愛的笑容回憶當年他倒追殷海光的回憶。在保守的年代,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。
故居內也有展示殷海光先生寫給妻子的多封情書,可以看見他們夫妻感情深厚。
兩張陳舊的座椅留存下來,殷海光先生喜歡喝咖啡,當時這裡就是他與親友喝咖啡聊天之處。
有著當年殷夏君璐女士使用的裁縫機。
並有整個庭園及故居的模型展示
主臥房
過去殷海光夫婦的臥房,目前展示歷史記事。
書房
展示老照片與手稿之處,是當年殷海光先生讀書寫作之處。
窗上亦貼著殷海光先生的手稿
整間故居有許多殷海光先生的著作及介紹,推廣他的思想。
走入殷海光故居,踏入這位自由主義思想者的領域,除了充實文藝學術的知識外,激盪自己的人文素養。
並以日式木造建築當作背景,留下一張浸透於蒼翠鮮綠,充滿鄉村風可愛氣息的回憶紀錄。
離開故居時,我們發現巷子老舊的水泥牆上,還印上了殷海光所寫的句子。
「人間愈是美好的事物 愈容易消失」,提醒我們要把握當下。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反覆回味。
更多圖文請看→槑槑散策記
景點基本資訊
景點名稱:殷海光故居
景點地點:最接近的車站為台電大樓站
停留時間:1小時
參觀時間:週二至週六,11:00~17:00(二、四、六),13:00~17:00(三、五)。
擁擠程度:當天為周六,並無其他參觀者
服務電話:(02)2364-5310
門票價格:免費入場。
前往人數:槑槑與苳苳共兩人
槑槑喜歡:鄉村風的日式建築
拜訪日期:2016年5月21日
殷海光故居官方介紹:殷海光故居網站
殷海光故居交通位置描述:
走入溫州街18巷16弄,可在巷口看到殷海光故居的指標
附近充滿綠樹,故居就位於此巷弄的底部。
詳細交通資訊可以參考:殷海光故居交通資訊
殷海光故居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-1號
槑槑散策記 |